banner

聚焦高能物理前沿——粤港高校师生交流营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顺利举办

      由中山大学理学院承办的“聚焦高能物理前沿——粤港澳高校青年学者交流团”于2025年8月26日至29日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顺利举行。来自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与中山大学四校 ATLAS 国际合作组的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围绕ATLAS实验的最新进展开展深入交流,积极寻求合作机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协同发展。

交流团师生大合影

 

活动概况与亮点

      本次交流活动汇聚了粤港澳大湾区 ATLAS 国际合作组的全部成员单位,共17名师生参加,会议在深圳校区西教学楼4栋103报告厅举行。议题涵盖暗物质候选粒子探测、希格斯玻色子性质、新物理现象探索、B 物理精密测量、超对称寻找、探测器升级与先进数据方法等,内容覆盖理论分析、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多个维度,展现了大湾区在高能物理研究领域的前沿水平与创新能力。

      在交流过程中,四校就未来合作方向、联合培养方案与资源共享机制等达成多项共识,为开展实质性科研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会师生于8月26日线下注册报道


 

开幕与致辞

      8月27日上午,活动正式开幕。中山大学理学院副院长黄永盛教授代表学院致欢迎辞,向来自大湾区高校的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学院发展概况与办学特色。理学院助理教授刘洋随后介绍会议安排,并简要介绍中山大学及理学院高能物理 ATLAS 团队情况。香港中文大学 Luis Roberto Flores Castillo 教授、香港大学 Yanjun Tu 教授、香港科技大学 Kirill Prokofiev 教授依次介绍各自学校与 ATLAS 团队的研究布局与进展。

中山大学理学院黄永盛副院长致辞

中山大学理学院刘洋助理教授介绍我校及课题组情况

Luis Roberto Flores Castillo教授介绍香港中文大学及课题组情况

Yanjun Tu教授介绍香港大学及课题组情况

Kirill PROKOFIEV教授介绍香港科技大学及课题组情况


 

学术报告回顾

      8月28日的学术汇报内容充实、亮点纷呈。

      中山大学理学院 ATLAS 团队积极参会并作出重要贡献:

博士后吴敏麟作报告“Mono-jet with flavour tagging”

2024级博士生郭蕾汇报“pMSSM scanning - GMSB”的最新进展

 

来自香港各高校的师生也带来一系列前沿成果分享:

香港大学 Zongpu Wang 介绍在 ATLAS 探测器中寻找 Sgluon 粒子的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 Tony Kwok Ching Cheung 探讨 H→WW∗→eν μνH→WW∗→eνμν 过程中的量子纠缠现象

香港科技大学 Handond Wang 展示利用图神经网络(GNN)进行 Tau 粒子识别的新方法

      与会者还就 B 物理精密测量、超对称寻找与探测器升级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体现了粤港澳地区在高能物理研究中的创新活力与合作深度。

精彩学术报告展示

讨论交流环节的精彩瞬间


 

闭幕与展望

      闭幕式上,中山大学理学院刘炳萱副教授作总结致辞,回顾为期两天的精彩学术交流,对四校 ATLAS 团队在推进区域合作中的积极作为表示肯定。他表示,本次会议不仅集中呈现了 ATLAS 实验的最新研究成果,更为区域青年学者搭建了高效的合作平台。“今天的结束不是终点,而是未来深度合作的起点。”刘炳萱副教授寄语各方继续以问题为导向、以大科学装置为纽带,推进协同攻关与人才培养。

中山大学理学院刘炳萱副教授作出闭幕总结展望

      本次活动受到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发布的2025年度内地与港澳高校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划的资助。本次活动紧密对接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通过促进区域内高水平高校的科研互动与协同创新,进一步提升了大湾区在高能物理领域的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合作模式为大科学装置驱动的基础研究注入新动能,也体现了高校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中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