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成功举办2023 ICMRE珠海卫星会议:聚变能源最新进展研讨会
2023年6月2日到3日,中山大学理学院成功举办了主题为“聚变能源最新进展研讨会”的2023 ICMRE珠海卫星会议。本次会议参会的专家包括来自欧洲超强光学基础设施(ELI)的Stefan Andreas Weber教授、Vladimir Tikhonchuk教授和Tae-Moon Jeong教授,来自罗马尼亚国家激光、等离子体和辐射物理研究所的Olimpia Budrigă教授、来自俄罗斯斯科尔科沃科学技术研究所的Sergey G. Rykovanov副教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夏国兴副教授、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万阳博士后、西安交通大学的栗建兴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的陈民教授、中山大学理学院的黄永盛教授和赵耀副教授等。
会议由黄永盛教授主持。首先,黄教授简要的为各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介绍了中山大学物理学的学科情况。从构建原理、实践应用和发展规划等方面,他向参会专家详细介绍了理学院的伽玛光子对撞机及综合束流设施项目。

其次,欧洲超强光学基础设施(ELI)的Stefan Weber教授以"High repetition-rate lasers and targetry: Opportunities & challenges at ELI-Beamlines"为题做专题报告。他详细介绍了ELI计划建造一个高重复率的千焦级激光器,包括其工程结构、激光产生原理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启发与会者对激光技术的兴趣和探索。

随后,同样来自欧洲超强光学基础设施(ELI)并同时在法国波尔多大学任教的Vladimir Tikhonchuk教授进行了题为"Future for Inertial Fusion Energy in Europe: A Roadmap"的学术报告。他介绍了欧洲的惯性聚变研究工作,重点介绍了基于欧洲的HIPRE项目所开发的方法,该方法可为未来的聚变路线提供指导,并在高重复率激光设备上实现直接驱动方案。他的报告为与会者展示了欧洲在惯性聚变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和未来的发展计划。
最后,来自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的夏国兴副教授进行了题为"High intensity betatron radiation in a proton-driven plasma wakefield accelerator experiment"的学术报告。夏老师介绍了在CERN的AWAKE国际合作实验项目中进行的等离子尾场加速实验,并详细阐述了这个实验中betatron辐射的产生原理、过程以及实际应用。

在会议期间,理学院还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参观了中山大学天琴计划激光测距台站和中国散裂中子源。





本次的ICMRE 2023珠海卫星会议圆满落幕。这次会议为促进国际学术合作和学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启发专家学者对激光和等离子体物理有新的理解和思考,提升了中山大学和理学院的国际知名度,是一次极具意义的学术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