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召开2021年人才培养教学工作专题研讨会
2021年11月28日,中山大学理学院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学院人才培养实际需求,在深圳召开2021年教学工作专题研讨会,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深圳湾实验室以及中山大学近十余名主管物理学本科生培养的专家学者,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出席本次会议,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理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

28日上午9时,理学院直属党支部李锐书记主持召开本次研讨会,对与会学者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并介绍了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发展和建设情况。黄永盛副院长以理学院成立为背景,阐述了学院将重点建设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加速器物理、超短超强激光技术、核探测器与快电子学、等离子体物理、应用数学等学科方向,支撑伽马光子对撞机及综合粒子设施等大科学装置建设,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服务,为深圳校区学科布局和发展提供支撑的发展目标。与会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对学院发展的期待和对本次研讨会聚焦人才培养工作的肯定。


黄永盛副院长做了学院物理学人才培养的情况汇报,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与本科生实验教学建设方案相结合,同时积极开展学风道德、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不但能够让本科生获得物理学,尤其是近代物理学扎实理论知识体系;而且能够让本科生学习和了解各类型的物理实验课程,尤其是通过引入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为演示实验、以大科学装置功能性模块实验的设计。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前沿科学研究最新的实验成果、科学思想、研究方法与实验技术,训练实验记录和实验论文写作的规范,为进入专业研究做准备,努力将理学院本科生培养成为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体系与过硬的实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与会专家学者就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本科生实验教学方案、本科生劳动教育方案等方面介绍各高校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专业方向、课程设计、课程难度等方面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清华大学高喆教授提出,要重视学院学科发展方向与学院课程教学、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四川大学周荣副教授就实验课程设置,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提出意见与建议;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王彪教授强调,实习实践课程与劳动课程不仅限于“参观式”的流程开展,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案;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王猛教授指出,要对如何做好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衔接与延续,处理好高质量培养与现实培养过程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深入思考。

会议下午,各位专家学者共同前往深圳湾实验室开展参观交流,深入了解实验室基地平台建设规划、科研团队以及重点研究方向。深圳湾实验室由深圳市科创委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共同举办,经过2年的快速发展,现已组建80支科研团队,其中院士、国家省市高层次人才64人。我院正在与深圳湾实验室协力共建“伽马创新实训基地”,作为我院脸谱课程,给学生提供一个了解前沿物理资讯和拓宽视野的平台,参与现代物理的研究实验,加入具体的生产研究项目课题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解决问题能力,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强化为国家和地区发展建设的责任感。与会学者就理学院本科专业教学实验建设、项目合作等方面开展进一步深入讨论交流,为建立更深入的合作发展机制搭建桥梁。


本次人才培养教学工作研讨会圆满结束,这次的交流学习为理学院接下来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改进方向,更好地践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