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理学院ATLAS团队与ATLAS国际合作组高层代表团开展学术交流
5月13日上午,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ATLAS国际合作组发言人Andreas Höecker研究员、ATLAS国际合作组资源协调人David Francis研究员、ATLAS国际合作组升级项目协调人Benedetto Gorini研究员前往南京大学进行访问并作学术交流,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金山教授、张雷教授等人出席座谈并讲话。中山大学理学院ATLAS团队代表成员刘洋助理教授、刘炳萱副教授应邀参加学术交流。

活动合影
座谈会上,南京大学ATLAS组和中大ATLAS组对发言人一行来访表示欢迎。中山大学作为ATLAS国内单位的“新鲜血液”,由我院作为具体对接单位,已在探测器研制和物理数据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院对ATLAS合作组给与的支持和认可表示感谢,期待未来能更加深入参与ATLAS合作组的研究任务,共同促进对撞机实验领域的国际化发展。南京大学ATLAS组也分享了团队建立以来积累的丰富经验,我校代表从中获益匪浅。

南京大学金山教授与ATLAS国际合作组发言人Andreas Höecker研究员交流

座谈会现场

我院ATLAS代表汇报发言
我院ATLAS代表在座谈会上对目前已经取得的团队成果进行汇报,并对未来发展制定一份详细规划。中山大学理学院ATLAS团队自2022年10月成立以来,已接收(发表)SCI一区文章四篇,SCI二区文章一篇,已投稿SCI一区PRL两篇。团队成员在国际合作组中担任二级工作组和多项前沿物理分析组的负责人,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相信未来能够成为推进我校国际化办学的重要支点和突破口。
理学院扎根深圳校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发挥优势,持续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服务。年轻的中山大学理学院ATLAS团队具有成为国内外领跑者的潜力,相信未来定能在科学研究、高质量人才引育、人才培养、国际化办学等方面上发挥重要作用,助力推动我院高质量学科建设和高水平国际交流,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
相关介绍:
1.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简称CERN),是世界上最大的粒子物理学实验室。ATLAS是运行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四个主要大型国际合作实验之一。ATLAS国际合作组由来自34个国家150个学术机构的约3000位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中山大学于2022年10月年正式加入ATLAS合作组,是国内ATLAS合作组重要组成单位之一。中山大学ATLAS团队目前由三位教职工、一位博士后、若干位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在探测器研制和生产以及物理研究等方面为合作组做出了重要贡献。
2. 为表彰在大科学装置中所有研究人员的贡献,并更好地维护和运行这些科学装置,依国际惯例,ATLAS国际合作组将所有参与的成员均列为文章作者,名单按姓氏排序。然而,每篇文章的发表都由一个核心团队推动完成,这些团队成员被认定为一般意义下的共同第一作者,并在ATLAS国际合作组内部数据库中有着详细记录。ATLAS国际合作组的科研成果需经过合作组内部多层严格审核才能向期刊投稿,因此合作组提交的论文在物理学顶级期刊有着极高的接收率。
3. 为更好地管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合作组,ATLAS合作组采用了分为三个级别的组织结构。每个层级的工作组从全球参与的研究人员中选举出两名负责人,负责统筹管理该组及其下属组的相关工作,任期两年。二级工作组规模可达到百人以上,而三级工作组平均由20-50名成员组成,工作组成员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科研机构的教授、研究员、博士后以及研究生。目前,我校理学院ATLAS团队的代表均担任或曾担任二级或三级工作组的负责人,涵盖物理分析与实验性能研究两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