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讲坛(第3期):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射频超导技术研究进展
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射频超导技术研究进展
报告人介绍:
沙鹏,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科院粒子物理前沿卓越创新中心“青年拔尖人才”。2004年在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2009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起至今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研究方向为加速器和射频超导技术,具体包括:高性能铌超导腔、铌三锡薄膜超导腔、高温超导材料射频应用、暗物质探测、超导量子计算等等。主持研制成功用于CEPC的650 MHz超导腔,加速梯度超过40 MV/m,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入选国家 “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在Superconduct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Physica C: Superconductivity and its Applications、Nuclear Inst.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A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
报告摘要:
超导腔是加速器装置的“发动机”,在建和未来的大型加速器无一例外地采用超导腔来加速各种带电粒子(电子、质子、重离子),例如: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合肥先进光源(HALF)、强流重离子加速装置(HIAF)、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中国散裂中子源II期(CSNS II)、欧洲散裂中子源(ESS)、长基线中微子加速器(PIP-II)、国际直线对撞机(ILC)、未来环形对撞机(FCC)、稀有同位素束流装置(FRIB)、高重频自由电子激光(LCLS-II、SHINE、S3FEL、DALS)等等。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作为未来的“希格斯工厂”,也将采用数百只650 MHz和1.3 GHz超导腔来给正负电子束流提供能量。本报告将介绍国内外超导加速器的发展现状、CEPC超导腔技术的研究进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