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伽玛大讲堂第一讲“从氢弹到聚变能电站”开讲啦
2021年11月26日,理学院伽玛大讲堂第一期在广州南校园逸夫楼301室顺利举行。我院邀请上海师范大学沈百飞教授,为我院学生讲授题为“从氢弹到聚变能电站”的学术讲座。讲座有一百余名学生参加,部分学生线上参与。
主讲人介绍
沈百飞教授,曾获上海市科技启明星、启明星跟踪、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中科院“百人计划”等荣誉称号。曾获德国洪堡奖学金、日本JSPS等资助赴德国马普量子光学所、德国鲁尔大学、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日本加速器研究机构(KEK)等著名实验室访问。现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激光核聚变、激光加速电子和离子、强场QED效应、相对论涡旋激光等方面的研究,发表SCI论文200多篇,其中包括PRL论文15篇、Nature Communications1篇(PRL论文中9篇为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论文获得Rev. Mod. Phys等重要综述性刊物及Nature、PRL等重要学术刊物的大量引用。

讲座通过氢弹的基本原理,受控核聚变与模拟,聚变能源这三方面,让同学们了解中国聚变能源的发展历史和意义。
沈教授以“中国和美国的氢弹实验”为切入点,用一个简单易懂的模型来形象展示物质的构成。沈教授以原子核核子的束缚能和核子数A的关系示意图,结合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解释了氘氚反应是氢弹和受控核聚变的核反应的原因。沈教授重点为同学们揭示氢弹爆炸的基本工作原理。

随后,沈百飞教授以美国的国家点火设施(NIF)为例,向同学们介绍了聚变的激光装置、实验靶室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


沈教授指出“聚变能源是终极解决方案。”虽然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但是基于聚变能源的优越性和清洁性,未来发展大有前景。沈百飞教授给同学们介绍了位于上海的中国神光系列激光器,简述国内技术的发展进程和取得的成就,最后向同学们推荐书籍《惯性聚变物理》,鼓励同学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深入研究”,希望理学院学子打好基础,刻苦钻研,多了解前沿知识,拓宽视野,争取为祖国科技做出贡献。

讲座现场的同学们抓住宝贵机会积极提问,沈教授也一一认真做了回答。

至此,中山大学理学院伽玛大讲堂第一期圆满结束。在本次讲座中,同学们了解到氢弹和聚变能源,了解到国内外的聚变技术的发展历程,受益颇丰。